新闻中心
 
 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
 
 
乐山文化旅游的四大“亡羊”
时间:2017/3/31 15:21:19

      乐山的文化旅游国内有名。但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是,身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峨眉山和乐山大佛太有名了,以至于其他景区出现了“营养不良”、游客稀少的情况。对此,业内人士称之为“大树底下寸草不生”。

  究其原因,或许是二地太强势了,吸引了过多的眼光和资金。峨眉山和乐山大佛固然是乐山文化旅游的核心,但它也只是乐山“全域旅游”的一部分,乐山其实文化底蕴十分丰厚,发展“全域旅游”大有可为,所以被列入国家试点地区。

  乐山人向来是以“敢为天下先”著称,比如首漂长江的尧茂书。细细算来,乐山曾经在中国或四川省的文化旅游方面有多个创新,或者领一时之先的东西,可惜自己没有把握好,让别人学去或自己落后了,正是“起了个大早,赶了个晚集”,错失良机,导致今天的文化旅游现状并不能匹配于其历史文化资源,令人非常遗憾。

  古语云:“亡羊补牢”。我们不妨数一下,这么多年以来,乐山到底丢失了几只“亡羊”?

  *只——农家乐。上世纪80年代初,五通桥诞生了王家花园,随时接待市内游客,外国游客也不少见,据新闻报道称它是“国内*早的农家乐”——此时的什么“花舞人间”“欢乐谷”之类还不知道在哪里。可惜今天的王家花园已经“泯然众人矣”,讲规模、讲名气、讲效益,而今在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,一样都谈不上了。

  第二只——古镇游。也是上世纪80年代初,因为奇特的“船形古镇”,犍为县的罗城古镇一下火了,而且火到了澳大利亚。其时,国家还很闭塞,经济非常落后,所以它一下就轰动了,被人们称为四川“四大古镇”之一。人们对它的旅游业给予了很高的期待——此时的什么黄龙溪、柳江古镇、洛带古镇也是还不知道在哪里。至今整整30年了,虽然中间也曾经维修过,进行过一些小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,然而它的开发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古镇了。

  第三只——盐文化游。苏东坡的老表文同曾经在陵州任知州(包括今仁寿县和井研县),他在其《丹渊集》里提到井研县的“卓筒井”,这是世界钻探技术的先驱。其实,今天的乐山发展“盐业旅游”比其它地方更具有天时、地利,因为:首先,五通桥红岩子是四川有明确史载*早产盐的地方之一,是李冰所开;其次井研县又是*早有史载的“卓筒井”所在;第三以犍为县为主的“威西盐矿”,这是中国*大的井盐矿。按理,*有吸引力的“盐业旅游”应该出现在乐山才是,可惜它出现在毫不起眼的大英县,而且它还有个镇改名“卓筒井镇”,现在“中国死海”名扬中国,每到夏天就生意火得不得了,可乐山竟无法分得一杯羹!

  第四只——古城游。打开国门之后,国人忽然发觉“外面的世界很精彩”,于是把老古董大多丢在脑后,城市建设也是“大破大建”,许多应该保护的民居社区、文物古迹遭到了破坏。比如五通桥的旧式“天车”就拆得一个不剩,今天则痛心疾首。虽然乐山城是“中国历史文化名城”,可今天在乐山城内竟然找不到一个历史文化街区,找不到几个真的古董,其名城地位也是“岌岌乎殆哉”;各县(市、区)如犍为县也是埋城墙、填龙池,干的不亦乐乎,导致今天除了文庙也找不到什么古迹。当时虽然都有大量文化人呼吁,终究是无济于事。今天想来,令人追悔莫及的事情太多了。而且,乐山似乎一直不太重视历史文化方面的挖掘和利用。比如:犍为县、峨眉山市、夹江县都是千年古县,可以申报“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”,犍为的罗城、芭沟等古镇可以申报“中国历史文化名镇”,可都没有开展。这在今天各地大搞文化旅游的大环境下,完全不可理喻。至于乐山的盐文化、文化古道、汉晋崖墓,哪怕是“风景这边独好”,哪怕是历史文化底蕴如此丰厚,据笔者所知,以乐山之大竟然没有多少专业研究者!这较自贡市对盐业的重视真是天壤之别。倘若其中一个用好了,其效益岂可小觑?

  “悟已往之不谏,知来者之可追。”思路决定出路,乐山的文化旅游需要集思广益,需要打开思路,需要敬畏历史,需要尊重人才,需要……但是,这更需要官方和民间共同努力,光是靠某一方面是不可能的。其中,*基础的还是这些宝贵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;然而,没有政府的高度重视,真正在人才、文献保护的大量投入,乐山文化旅游的“迷途亡羊”恐怕还不止这几只——这是任何一个乐山人都不愿意看到的。“亡羊补牢,为时不晚”。


 上一条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下一条
 
主办单位:乐山天地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Copyright©2015 All Rights Reserve
技术支持:大浪科技蜀ICP备12005574号-1